
本文转自:榆林日报
教育是需要家庭、学校、社会“三方合力”、缺一不可的系统工程。唯有三方各司其职、相互配合、久久为功,才能共同绘就新时代教育的美好蓝图。
家庭教育,如同树木生长的“根系和土壤”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,家庭教育为孩子播下最初的成长养分——从价值观的塑造、到安全感的建立、再到生活习惯的养成。作为家长,既要以身作则,树立包容、理性的新时代父母形象,营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,给孩子一个可依靠的“心灵港湾”;也要学会放平心态,正视社会竞争的激烈,更要明白,满负荷的学习安排往往适得其反,有时“选对方向”比“盲目努力”更重要。此外,陪伴是最真挚的教育,孩子唯有在陪伴中才能真切感受到被爱与尊重,若只将孩子“丢”进辅导班,他们很难真正理解家长的苦心。
学校教育,好比对树木的“修剪与施肥”。学校一方面要善于“因势利导”,围绕学生的兴趣爱好设计课程,激发孩子主动学习的意愿,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;另一方面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,将“减负”工作落到实处,把更多精力投入到提升教学效率上,同时定期开展教师能力培训,确保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跟上时代步伐。
社会教育,则是树木生长的“气候与环境”。它既会提供滋养成长的“阳光雨露”——比如多元的文化氛围、丰富的成长机遇;也会带来考验韧性的“风雨雷电”——像是复杂的社会现象、未知的人生挑战。孩子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,不断积累经验、学会适应,最终才能长成能独立面对外界的“参天大树”,社会教育也由此塑造着孩子成长的“韧性与格局”。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