本文转自:宝鸡日报
唤醒沉睡遗产 打造文旅地标
——金台区保护利用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小记
本报记者 罗锐
今年国庆节期间,金台区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游人如织(见上图)。在窑洞工厂内,一件件实物、一幅幅图片、一段段故事,仿佛诉说着80多年前那段艰苦奋斗的光辉历史。
近年来,金台区持续推进文化体制改革,加强对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的修缮保护、科学开发和宣传阐释,曾经破败荒凉的长乐塬,如今已成为人们了解抗战历史、感受工业文化、传承红色基因的热门打卡地,其改革模式入选国家文物局、工业和信息化部“2024年工业遗产保护利用典型案例”。
1938年,申新纺织厂、福新面粉厂等15家企业从武汉陆续西迁至宝鸡,在长乐塬下修建了窑洞工厂,生产棉纱、棉布、面粉、纸张、铸铁等大量军需民用物资,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战争。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管委会主任王敏说:“长乐塬不仅被誉为抗战中最伟大的奇迹,还带动了宝鸡工业的起步与发展。为了使长乐塬在保护中得到更好的开发利用,2015年起,我们坚持‘最小干预、最大保护、修旧如旧’的原则,精益求精做好维修、复原、开发、建设、史料收集、展陈展示等工作,使其真实反映历史、保护遗址原貌。”
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一期于2020年建成开园,历史遗迹重现昔日风采。据介绍,长乐塬在整体保护修复方面,由专业施工团队对窑洞车间等核心遗存进行原真性修缮,沉浸式再现万枚锭纱进窑洞亘古未有的场景;在展陈设计方面,抢救性采访申新老职工及工合后代,系统征集文献实物,设立申新内迁历史展览馆、工合西北区历史展览馆、宝鸡现代工业展专题展馆;在精神传承层面,探索文旅融合发展,构建集党性教育、行业研习与实务培训于一体的综合性实践基地,开展“研学+教育”第二课堂、“红领巾讲解”,加大以书籍、影视、演艺为矩阵的宣传力度,成为省级影视拍摄基地。
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,将历史资源转化为激励当代人砥砺奋进的生动教材。截至目前,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一期已吸引超过100万名游客参观游览。今年8月,长乐塬抗战工业遗址被国务院列入第四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、遗址名录,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首批工业遗产、国家4A级旅游景区等10项国家级荣誉。
启泰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